太原市l职业培训学校-太原技校
太原市l职业培训学校-太原技校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动态
大学生就业不如职校生?
点击:1      添加时间:2015-11-19 17:18:52

近日在电子科大中山学院举行的2008 年中山市大型校企合作洽谈会上。针对当前出现的毕业生找工难、企业招工难矛盾,不少企业大吐“苦水”:很多大学毕业生自身定位太高,不愿从基层做起,过分考虑工资待遇问题。有企业坦言,有时候招的大学生还不如职校生,甚至更愿意在普通职校招工。

■心理浮躁是多数大学毕业生共性

我市某电子产品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杰告诉记者,他去过不少地方招工,也接触过不少大学毕业生,虽也能招到一些新员工,但总的来看并不满意。“我们企业前年去年在中山某高校招了9名本科毕业生,而现在所有人都跳槽了。”罗杰说。

在企业中,刚入行的大学毕业生基本工资都会比普工高。从另一角度讲,他们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参加工作时很必要向一线的普通工人学习,但很多毕业生都会觉得“没有面子”,更多的毕业生并不愿意从一线做起。“在实际工作中,大学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并不比普工高,但收入却比普工高,所以造成很多普工心理不平衡。”罗杰坦言,有时候他们更希望在中专、职校招工,他们曾一次性从某职校招工数十人,由于他们心态好,也比较谦虚,效果更好。

一些企业也向记者抱怨,现在很多学校都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忽略了学生的基本礼仪学习,在招工中,很多企业对毕业生的第一印象很一般。

■不断调整专业适应产业发展

目前我市有工业企业3万多家,外资企业近3000家。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很多企业压力空前。而据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有559万毕业生,预计2009年将超过600万,高校就业工作无疑面临严峻的考验。

如何紧密结合市场和企业需求,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一直是高校思考的重点。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绪荣表示,企业难找到满意的人才,学生难找到好的工作,原因在于高校的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不能适应人才需求的变化,不同地域的高校和企业之间沟通渠道不畅通等。而校企合作模式很多,建设就业基地、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批量输送都是改变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供应不畅状况的有效方式。

据悉,该学院每两年都会对所有专业的大方向进行一次调整,每一年小方向调整一次,较好地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产业要求。另外,鼓励学生从基层做起、调整心态找工,也列入了该校的常态工作计划中。


本文来自职校有哪些专业,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4.chinataiyuan.cn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