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上海4月25日电 (记者姜泓冰)上海市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向好,201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明显提高,就业率达97.44%。超过三分之一毕业生选择了继续升学就读高职或本科。
中职生就业率高,职业稳定,收入上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今天发布的“2010年上海市中职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0日,上海市102所中职校毕业生46674人,就业45479人,尚待业1195人,就业率为97.44%。与2009年相比上升1.48个百分点。其中,直接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以及自主创业、参军、出国等其他就业方式的毕业生占总人数的64%;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毕业生约占36%。直接就业仍然是目前毕业生的就业主渠道。毕业生所学专业的产业与就业产业的总体对口率近70%;进企、事业单位就业毕业生仍以学校推荐为主,约77%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或有“就业证明”。
对上海市2009届部分中职校国际商务、数控技术应用等十个招生数量较大的专业毕业生进行的跟踪调查也显示,超过6成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初次就业一年内没有变更单位;3成毕业生变更一次单位。中职生职业流动性相对稳定,实际收入则呈增长态势:就职一年后有近45%的毕业生月工资集中在2000―2500元(税后),约2成毕业生月薪超过2500元,9%毕业生超过3000元。
技能出色、专业紧缺,就业有优势
在中职校学习中掌握了良好技能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行情最好。2010年毕业生中有92名学生是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三届中职校职业技能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他们的初次就业率为100%,直接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为52%;合同签约率100%,高于全市同届毕业生合同签约率23个百分点;专业对口率94%,高于全市同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25个百分点;51%的学生初次工资在1500元以上,高于全市同届毕业生同档初次工资近9个百分点。
上海针对本地紧缺、急需专业招收的“专业奖励”学生就业也颇有优势。在2010年有8382名“专业奖励”毕业,占同届中职毕业生总数的18%,其就业率超过98%,直接就业率更高达72%,高于全市直接就业率近10个百分点。其中,“专业奖励”毕业生直接就业率在85%以上的专业有:焊接(96%)、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94%)、船舶水手与机工(88%)、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87%)等。
三产专业占6成,财经、信息技术类趋冷
从专业产业属性分布看,2010年上海第三产业类专业毕业生数量已近6成,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相吻合。各专业大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5%以上,其中农林类、资源与环境类、土木水利工程类和财经类的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从2003年至2010年各专业大类毕业生的比重情况看,“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以及“医药卫生类”的毕业生比重继续呈走高态势,而“信息技术类”和“财经类”两大过去几年的热门专业,其毕业生的比重继续呈现下降态势。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表示,2010年上海市中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专业大体对口。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技能水平逐步提高,对经济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多为社会所认同。这与近年来上海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政府各部门合力推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等措施分不开。
据悉,上海市将从2010年下半年起开展对中职校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跟踪调查。除了广受欢迎的“中高职贯通”外,上海还将尝试建立更为灵活机动的基于学分制的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